近日,我校企业社会责任中心课题团队在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技术创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Chasing Grade” or “Driving Innov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Grades of Heavily Polluting Enterprises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为题(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570302),在线发表于管理科学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ABS三星刊物,SSCI-JCR Q1,IF 4.6)。我校为第一作者单位,鲁锦涛教授为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和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项目资助。
企业社会责任等级评定为重污染企业开展探索性创新活动提供了可能的支持渠道,但社会责任等级的消极影响并未受到关注,已有研究对社会责任等级影响探索式创新的影响机制尚未厘清。基于前景理论和管理防御理论,采用2012年至2019年595家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3900条样本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等级影响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机制、管理防御动机的中介作用、期望绩效差距的调节作用以及产权性质和期望绩效差距对管理防御动机和探索式创新关系间的联合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等级负向影响着探索式创新;管理防御动机在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等级与探索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期望绩效差距正向调节管理防御动机的中介效应;企业期望绩效差距对管理防御动机与探索式创新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依赖于产权性质。研究结果可以为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等级评定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对于推动重污染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探索式创新、打破技术封锁、获取技术优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据悉,该团队目前围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议题,已经与国内多所能源行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十所全球知名大学/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相关研究项目正在国内和沿线国家同时开展探索性的对比研究。同时该团队创新性地提出面向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产、教、科、创、用”五维一体 “企业应用+”实践模式,坚持问题牵引、动态管理、结果导向和持续实践。部分科研成果应用于山西省和陕西省内多个煤矿企业、环保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及行业协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效果。同时,以团队所主持和参与的科研教学课题为背景和科研实践成果为衍生依托,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重要创新创业比赛,2023和2024年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国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国赛一等奖省和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银奖和铜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赛一等奖等奖项。